Rss定制栏目
  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通知公告
关于申报2018年度市建委重点研究方向课题的通知
来源:bt365365娱乐场 作者: 时间:2018-01-04

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思考天津城乡建设在“一基地三区”和“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大趋势中的发展,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津建研〔2017519号)文件精神,市建委决定开展2018年度市建委重点研究方向课题申报工作。

此次课题研究旨在进一步突出建设系统软科学课题研究在天津城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清晰掌握我市城乡建设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供新思路。请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建设系统各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

    一、课题研究方向

    详见《2018年度市建委重点研究方向课题申报指南》。

    二、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应严格按照《2018年度市建委重点研究方向课题申报指南》(见附件)确定申报课题,认真填写《天津市建设系统软课题研究项目申请书》(一式两份),经本单位审核后加盖公章,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到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

    申请书可在市建委网站www.021mls.com的“下载中心--科学技术”栏目中下载。申报课题批准立项后须在6个月之内完成全部研究工作。

     三、申报时间

    201815日—117日。

    四、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城建大厦B203

    联系人:邵妍、肖忠钰      电话:28468651

 

    附件:《2018年度市建委重点研究方向课题申报指南》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815


附件

 

 

2018年度市建委重点研究方向课题申报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在运用新发展理念、提高质量和效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京津冀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与城建工作结合,形成具有天津城建特色的调研和课题成果。市建委希望通过对以下21个软科学课题深入研究,达到摸清现状、分析问题、解读政策、提出目标、研究对策的作用。课题研究应在掌握文件精神实质基础上,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下一步城建工作出台各项方案、意见、标准规范等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大都市的内涵和外延研究。新时代发展对城乡建设提出新的定位、新的要求、新的使命,让城乡建设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支撑。通过研究生态宜居现代化大都市的含义、要素、标准和要求,对照现状分析存在的差距、不足,综合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综合考虑我市城市定位、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探索建设生态、绿色、宜居、持续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城建发展明确方向和目标,提出对策建议。

    2、分析天津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城乡建设存在的短板不足及对策研究。2020年天津要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对城乡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把城建工作与全市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深刻剖析建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侧重于城乡基础设施标准、功能、服务上的短板和弱项,大力提升城市水、电、气、热、路网服务保障能力,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促进城乡建设质量、效益、速度的协调发展。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城乡建设领域的对策研究。深刻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城建领域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以改革城乡建设的供给侧,来不断提升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多要素需求侧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扶植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夯实基础设施底盘,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建人才队伍建设,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4、建立公平高效的建设市场,打造清商亲商助商的良好营商环境。要树立为实体经济、为企业家、为投资项目服务的理念,以效率、公平、便利为标准,重新审视在行业管理、市场管理、项目审批管理中存在的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不能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的问题。要大胆改革和创新,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开展对企业、市场、项目管理的试点,把管理的重心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处罚于后,综合运用承诺机制、保险担保、属地管理、市场监察、信息化等手段,营造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建设市场环境。

    5、高水平城市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探索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综合管廊、供热清洁能源替代、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新技术、新理念、新管理模式对城乡建设发展的变革,对关联产业的带动和引领,充分体现城建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6、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绿色生态的宜居社区。在区域开发中要体现综合开发和低影响开发要求,要从规划、标准上进行定位,研究出台宜居小区的标准。要将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生态环境等发展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加强社会功能性公用设施建设,在卫生、养老、教育、体育等方面为居民提高生活便利度和舒适度。要完善社区治理,体现社会管理精细化,开展微自理,促进人与人交流,互敬互助互融。研究总体工作思路,具体实施内容,相关配套政策,资金筹集方式及项目组织模式,为全市推广实施提供指导。

    7、积极推进城市修补,加强对既有居住小区综合升级改造。针对城市老旧居住区在配套设施、环境卫生、安全管理、文化设施、社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结合城市双修工作,提升旧城区居民生活配套服务水平,改善居住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运用当前海绵、管廊等先进发展理念和先进技术,突出人的生活体验,注重人文社区建设,把公共空间做为重点,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创造社区和谐,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居民自建自治体系,在旧区改造中充分听取群众意愿,在资金和建设上探索市场机制,由居民对改造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要建立后期管理制度,保持改造成果。在市区选择试点,总结经验,形成在全市推广改造实施的模式。

    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结合新型城镇化工作要求,挖掘我市小城镇在高端制造、优势产业、乡镇经济、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历史人文等方面的资源,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找准建设系统在指导特色小城镇建设上的着力点,把特色小镇打造成稳增长调结构的新亮点、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示范、体制机制改革的新阵地。

    9、加强城乡统筹,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自然、历史、人口、文化、经济、风俗等诸多要素,因地制宜的制定乡村规划、住房、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理念和政策。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技术路径和适当经济成本,推进农户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设施建设,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对农村帮扶试点,开展以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为目标,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试点,适当扶植当地产业发展,为全市积累经验。

    10、坚持全面深化投融资改革,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大力度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应对政府债务风险,利用好政府债券,重点围绕PPP等建设融资模式,研究梳理当前城建领域适宜引入PPP建设模式的项目类型,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政企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加大合作力度,破解制约瓶颈,提出对策办法。

    11、推进综合开发改革,开展房地产综合开发建设管理政策制度综合调研。针对当前我市房地产行业管理暴露的实际问题,重点围绕新条例设立的开发项目土地出让前的联合论证及配套条件监管制度,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股权转让及项目整体转让制度,项目开发建设方案备案制度,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学习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完善制度设计,为《房地产开发条例》修改明确原则。

    12、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制。适应当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要求,培育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引导优秀企业壮大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向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发展,向房地产开发、建材研发、物业运营等建设全生命周期拓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实现建设经济的协同与共享。培育工程总承包市场,建立整套适应工程总承包需求的管理体制,更好的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落实国家和地方技术标准,为巩固我市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奠定基础。

    13、转变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方式,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城乡建设和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推进BIM技术和各项新技术标准的有效落实,实现在工程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应用。围绕智慧建设理念,探索如何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引入智能传感器系统,加强监督部门科技化水平,提高监管效能。构建城建系统大数据平台,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纳入信息化管理。加强公用行业信息化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响应故障修复,分析使用规律和负荷分配,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4、运用经营城市理念,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和非经营性公建设施,与开发项目同步建设的新模式。针对城市道路、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资金问题,结合当前我市停止收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费的背景下,提出替代性投融资方案,重新界定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和协作方案,细化工作流程和衔接点位,构建我市配套工程建设管理新体制。研究公益性项目的社会资本投入,实现政府与社会PPP等共同参与配套开发建设,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研究新形势下的代建制管理,强化以属地为主的建设机制。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项目同步到位,确保区域开发品质的提升,确保群众生活便利。

    15、城市综合管廊投融资模式及运营管理制度研究。综合管廊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战略性方向,相对传统地埋管模式更加合理、便捷、节约、安全、长效,应用前景十分光明。但目前对于综合管廊的维护运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指导尚有很大差距,如投融资模式、产权归属、相应立法、设计和建设标准、收费方式和收费标准以及其它政策支持明显滞后,给综合管廊的广泛推广应用造成了障碍。本课题重点针对综合管廊建设、维护和运营管理问题,从管廊的建设投融资、管廊维护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措施流程、制度体系、绩效考核,运营财务体制、成本收益核算、费用收取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我市未来综合管廊建设提供指导依据。

    16、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机制研究。破解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调整思路,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推动机构,调整相关管理文件,提出前期工作流程再造政策,合理界定部门责权分工,建立协调机制,确保总体建设目标实现。

    17、装配式建筑招投标监管研究。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目前国家还未制定相应的招投标办法,招投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具体的评标办法等正在摸索研究。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制定评标办法和监管机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绿色发展。

    18、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探索既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协调景村、景民融合发展的工作路径。当前,各地在挖掘风景名胜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容易忽略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部分无序发展和人为的破坏。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以规划为引领,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探索既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协调景村、景民融合发展的工作路径,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风景名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19、装配式建筑质量及施工安全管控研究。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围绕提升我市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水平,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过程中,建筑结构形式和营造模式发生较大变化,需要研究制定我市装配式建筑质量和安全管控政策体系和具体措施,确保设计、生产、装配、使用全过程安全优质。

    20、农村危改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围绕加大推进农村危改工作力度,聚焦我市危改工作实际中存在问题及机制性障碍,总结本市及外地危改的经验做法,在底数摸排、准入门槛、补助标准、特困户兜底、技术指导、管理制度、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提出改进政策和方案,推动我市危改工作顺利进行,助力精准扶贫,切实提升我市农村住房安全水平。

    21、加强建筑市场执法监察工作。从制度建设、工作机制、队伍建设、社会监督等方面对工作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查找市场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进一步明确市场执法监察工作职责,理顺工作机制,加强市场执法监察,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返回首页|进入邮箱|联系我们|隐私声明|网站地图|English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办 天津市建设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承办 备案编号:津ICP备05004025号
Copyright © 2004-2017 www.021mls.com All Rights Reserved